外资机构观点精要:中国内需复苏关键词标题:消费者财政支持,房地产债务重组,A股制造业看好

导语:本周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观点集中在政策力度、消费者财政支持、房地产行业债务重组等方面。大摩认为,采取更强的政策力度是实现中国内需复苏的关键,需要投入1万美元财政刺激。美银表示,在岸投资者更关注长期前景,如房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银行向开发商提供贷款的风险。高盛指出,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通缩问题,而国内投资者更担心政策反应功能。花旗则关注美国就业数据和通胀上行风险,对美联储的政策提出挑战。整体来看,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大摩:我们仍然认为需要采取更强的政策力度,包括对消费者的财政支持以及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债务重组,以共同支持中国内需的复苏。2024/25 年至少需要 1 万美元的财政刺激,以实现消费再平衡。在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及其对企业盈利的潜在影响下,我们下调了中国股市的2024指数目标价, 因为预计盈利增长将面临更大的阻力,并由于对中国长期增长轨迹的担忧而进一步限制估值重估。考虑到A股在行业上更偏向于制造业、工业和清洁能源行业,我们继续看好 A 股而非中国离岸市场。

美银:我们会见的在岸投资者对政策刺激预期不高,也不太关注短期市场救援。相反,在各种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中,他们更关心的是长期前景——例如,“房价下跌能否有助于经济增长或共同繁荣?”“银行如何在保持信贷风险控制、确保商业可持续性的同时,向陷入困境的开发商提供贷款以偿还债务?” 我们会见的内地投资者对投资主题和理念的看法与香港/新加坡投资者大致相同,即高收益国企和能够捍卫市场份额和/或定价权的股票。围绕着贸易战2.0的不确定性也损害了市场人气。在“走出去”的主题下,投资者现在更喜欢向“全球南方”出口的公司。

高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最近的关注仍主要围绕经济基本面——例如,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触底,通缩是否会持续,以及政策制定者能做些什么来对抗通缩。与海外投资者密切关注三中全会相关消息,并将其视为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潜在领先指标不同,国内投资者并不指望政策反应功能会因为三中全会而发生实质性变化。对政策反应功能(而非经济基本面)的担忧日益加剧,似乎是国内投资者对今年中国经济和市场前景感到悲观的一个关键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投资者同意,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股市已经具有吸引力,但他们很难找到今年股市上涨的催化剂。

花旗:本周五公布的非常强劲的1月份就业数据显示,通胀的上行风险很明显。连续两个月超过32.5万个就业岗位的增长,以及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5%的显著加速,对美联储关于通胀正在持续回到目标水平的说法构成了重大挑战。尽管未来就业增长和经济活动可能放缓,但美联储现在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利率(在我们的基本情况下,直到6月)。对地区银行重新出现的担忧,代表着一种下行的宏观风险,而持续的高利率加剧了这种风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