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谷歌发布最新原生多模态大模型Gemimi 1.0版本,性能超越问答-4,将陆续应用于搜索、广告、Chrome等产品。这一行动引发了AI大模型进军终端硬件的趋势,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化将成为AI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模型部署于终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反馈迭代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中科创达、灵动Ai、萤石网络等AI终端硬件企业值得关注,但同时也要关注行业竞争加剧和技术落地风险。
☀️ 当地时间12月6日,谷歌发布原生多模态大模型Gemimi 1.0版本。在大多数文本/多模态的基准测试中,Gemini 的性能都超越了GPT-4/GPT-4V。目前,Gemini 1.0 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尺寸版本,包括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用于处理高度复杂的任务的Gemini Ultra,在各种任务上扩展的最佳模型Gemini Pro,以及用于端侧(on-device)任务的最高效模型Gemini Nano。此外,谷歌还将 Gemini 引入了 Pixel,Pixel 8 Pro 将是第一款运行 Gemini Nano 的智能手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Gemini 将陆续出现在谷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中,包括搜索、广告、Chrome、Duet AI 等等。
☀️此前,我们一直强调AI大模型重构各硬件终端拐点来临,从各大科技巨头的情况来看,正在加速向终端落地。大模型加速走入汽车、机器人与手机、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将是今后AI最重要趋势与催化最密集的方向。这一趋势时髦名词叫“具身智能”,本质上是所有原生大模型巨头与终端厂商都在千方百计将大模型部署于各类终端,这甚至是决定成败的“生死之战”。因为:
1、绝大部分的应用生态都在终端;
2、绝大部分的交互数据都在终端。
如果只存在于云端的大模型,最终数据反馈迭代成长能力与应用空间都将很快遇到瓶颈。
☀️建议关注:中科创达、科大讯飞、萤石网络、漫步者、汇纳科技等卡位AI终端硬件与场景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大模型领域行业竞争加剧;AI技术落地不及预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