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核电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明确,核电零部件迎来了集中交付期。在碳中和和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效清洁且稳定的第三代核电系统对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效支撑。中国政府核准的核电机组逐渐增多,核准步入常态化。核电设备交付周期约为2-3年,核电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现阶段,国产化和技术升级成为核电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发展动力。建议关注核电阀门、特种电机和机械密封等领域的领先企业,他们将受益于国产化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核电长期发展趋势明确,核心零部件今年起进入集中交付期。在碳中和及极端气候频发等背景下,高效清洁且稳定的第三代核电系统形成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支撑。2019年我国核电核准重启,2019-22年分别核准4/4/5/10台机组,2023年以来已核准6台,根据政策文件可测算2023-35年每年核准机组需在10台以上,核准步入常态化。核电设备从核准完成到设备建成平均周期约5-7年,核电设备交付周期在2-3年,19年以来批复的核电机组对应的核心零部件有望在今年起进入集中交付期。
设备及材料年均市场空间约800亿,进口替代及四代技术推动价值增长。以每年新增10台机组测算,考虑设备及材料占投资成本约44%,每台机组投资额200亿元,对应2023-2035年均市场空间约800亿,但部分核心环节目前仍依赖进口,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企业将具备单位价值量提升的空间。核电堆型的代际迭代也提升了核电零部件价值量,未来四代核电技术的推广有望释放核电零部件的增量需求。
今年以来核电零部件环节出现了三个趋势:1)前期批复机组对应零部件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2)新核准机组批复有望为零部件环节奠定2-3年后的成长空间;3)核电产业链的国产化趋势在核心零部件龙头公司带领下开始加速。
我们认为核电零部件环节已经具备较为清晰的量利齐升逻辑,看好国产替代、技术代际升级过程中有提前布局,具备清晰的量利齐升逻辑的细分零部件行业,如阀门、电机、密封件等。建议关注在手订单饱满的核电阀门龙头中核科技、纽威股份、江苏神通;在三/四代核电领域实现国产化的特种电机龙头佳电股份;具备高端密封产品优势的机械密封龙头中密控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