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特斯拉在中国推动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经过工信部、住房与城建部、公安部、交通部的联合审批。特斯拉FSD落地可激活国内车企和供应商的自动驾驶能力,与其他合资厂商相比,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更快。未来的竞争将在视觉产品和多传感器融合等方面展开,自研芯片也成为确保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特斯拉自动驾驶落地需要工信部、住房与城建部、公安部、交通部四部门联合审批。马斯克今年年中访华,主要是为了几个业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L3 自动驾驶落地。
相关流程是车企向当地四大部门发起申请,四大部委会评估方案,并发起两轮专家评审,再由四部委联合评审,评审结束后四部委会决定是否允许相关车企进行 L3 运营测试。
蔚小理和华为目前在国内推出了 L2.5,L2.9 等各种方案,特斯拉在国内能使用的方案实际已经落后相关车企,如果国家允许特斯拉 FSD 落地,将会起到鲇鱼效应,来激活车企和供应商的能力。
双目类似于人眼,所以原理上双目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双目就好于三目或者单目,因为最后还是要算上硬件和算法的整体综合成本,车企对于成本和利润的考量非常重要。电动车整车制造对比燃油车有较大优势,但加上智能化产品后,如何在 35 万区间保持竞争力则是非常重要的。软硬件深度结合、深度耦合的产品才可以被认为是遥遥领先。
合资厂商如丰田、大众等也都在往 L3 发展,但他们的速度相对较慢。丰田的研发中心不在中国。大众刚刚和地平线合作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公司。研发能力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丰田大众,到了 L3 级别都需要依赖道路信息能力。中国国内的车道宽度、指示牌信息、交通标志等与美国或者日本都有很大不同,所以都需要进行采集相关数据做训练。这个层面也是合资厂商受制于法律法规,所以大家都在中国自建数据中心,为之后的进一步自动驾驶功能落地做准备。其他车企方面,宝马动作比较快,已经向四部委开始提出申请。合资厂商落地自动驾驶,需要国内有庞大的数据团队,做数据采集和路测,并且也意味着需要把数据和模型放在国内,特斯拉走在前面,去年就开始在上海做大量相关招聘。丰田速度比较慢,大众也是和地平线合作开始着手准备。
未来和视觉产品、包括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结合车企多模态网络方案,以及车企自研芯片,未来才能确保竞争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