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CXL未来需求、海外限制传言、CPU-GPU连接架构变化三大担忧

导语:澜起科技的股价出现调整,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和担忧。其中,CXL未来的需求、海外对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限制传言以及CPU-GPU连接架构的变化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对这些担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投资看法。澜起科技作为芯片领域的领先企业,未来仍然有着良好的业绩增长潜力。投资者可以积极关注!

 

3/19日,澜起科技股价有所调整,我们和机构投资者交流下来,大家主要有几方面担忧,我们的分析如下:

1、CXL未来需求如何?
?事件:此前,有海外自媒体发布文章探讨CXL未来应用,指出CXL的劣势在于带宽低(低于NVlink或C2C)、内存池化带来访问延迟,但也指出CXL也有优势:提升CPU的内存带宽或容量。(完整文章请联系)
?分析:
a)CXL目前的用途预计是应用于服务器的DRAM扩容,可提升现有传统服务器的内存利用效率,所以更应关注其对传统市场的渗透。
b)美国Astera Labs计划3月上市,其核心产品就是PCIe/CXL Retimer,24年营收预计为2.5~3亿美元。根据外媒报道,公司上市可能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对应24年15~20x PS。Astera Labs较高估值预期恰是反映市场对PCIe/CXL Retimer的看好。

2、海外限制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传言?
?事件:据彭博社报道,欧盟正考虑启动正式审查,以评估欧洲企业对来自中国的成熟制程或低端芯片的依赖程度。
?分析:澜起下游直接客户是存储厂商,通过他们间接供应服务器、PC等客户。公司一直在合规运营,过去业务并没有受到贸易摩擦实质影响。我们认为内存接口芯片壁垒高,全球厂商屈指可数,同时澜起在CXL/PCIe Retimer/CKD等多颗芯片上全球领先,产品壁垒高。

3、未来CPU-GPU连接架构对PCIe Retimer的需求变化?
?事件:英伟达的Grace-Hopper或者Grace-Blackwell架构中,CPU和GPU之间通过英伟达C2C技术互联。
?分析:英伟达的C2C技术目前应用最高端的服务器(搭配英伟达自己的CPU),而目前主流的DGX/HGX H100服务器架构中,CPU和GPU之间还是通过PCIe协议互联,更具备通用性。预计大部分AI服务器仍需要使用PCIe Retimer,而澜起产品预计24H2放量。

?投资看法:
从短期业绩来看,随着DDR5顺利上量,公司23Q4业绩已经明显环比改善,且我们预计24Q1维持较好态势。DDR5也不是产品迭代终点,首先DDR5多个子代也在迭代,而MRCD或者DDR6也会持续提升速率。另外,公司多款新品预计24H2开始上量,25年再明显贡献,预计新品带动后续的业绩增长。当前公司股价回调至历史低位,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服务器需求、内存技术迭代、贸易摩擦风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