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2月29日的发射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正式启动。未来还将陆续发射3颗高轨和168颗低轨卫星,今年下半年进入密集发射期。随着卫灵动Ai箭产能规划的加快发展,卫星降本成为趋势,同时供应商格局或将发生变化,投资者可关注相关标的以及具有军工属性的困境反转型公司。
事件:2月29日21时0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
1、卫星互联网组网正式启动: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由航天五院抓总研制,长三乙火箭与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共同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该系列火箭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系列,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5吨。未来一期项目3颗高轨及168颗低轨星将陆续发射组网,今年下半年进入密集发射期。
2、24年火箭发射次数及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显著提升:今年火箭发射次数达100次(22/23年分布为64/67),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23年为48),有望发射290余个航天器(23年为130颗),剩余30次预计为商业火箭计划。受益于XW及G60两大卫星项目的启动,卫星发射次数及单次发射数量显著提升。
3、卫星火箭产能规划清晰,发展步伐加快:
1)卫星产能:根据公开资料,“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具备300颗/年卫星研制能力,“银河航天”南通智能制造工厂实现百颗/年产能,叠加五院及后续长光、哈工大、二院、八院等主体,国内卫星生产规模效应逐步形成。
2)火箭发射:文昌商业发射中心一号工位23年底主体竣工,2月初展开模拟箭吊装训练,2号工位预计3月底主体结构竣工。文昌发射中心6月投入使用后有望【进入密集发射期】。此外,海南火箭装配厂竣工后,主力运载火箭长征8号制造能力达50枚/年,保障卫星大规模发射。
【投资建议】
1)大规模放量阶段卫星降本成为趋势,需关注价值下降空间有限的高壁垒环节,包括不限于【激光通信】、【通信载荷】、【路由载荷】;
2)#二代统型后供应商格局或将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关注份额或价值量有望提升的上市公司;
3)卫星板块多家公司军工属性较强,军工板块影响导致业绩阶段性承压,建议关注困境反转型标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