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峰电子】稀缺基膜龙头,最确定的受益复合铜箔产业化的标的
#国内产能最大的超薄PP膜龙头:国内PP膜不短缺,缺的是超薄PP膜(5um及以下),目前国内超薄PP膜产能及其有限(铜峰4000-4500吨(9-10月试生产2000吨)、嘉德利2000吨,东材1000-2000吨)!
#基膜应用:PET铜箔推进速度较快,目前只有宝明量产PP铜箔,未来两种路径有望共存,但应用场景会有差异:PET复合铜箔:1)储能、3C、成本敏感型的一些领域如中低端车;2)前期PP产能满足不了需求,电池厂商的过渡性路线。PP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中占主流,当然,未来也可用在储能之中。
#目前进展——主流均送样且反馈良好:铜峰PP基膜送样了三十多家(宝明、金美等),PET送样了二十多家。从客户反馈说,各种技术指标都比较好,铜峰都走在前列;除了送客户的样品外,公司目前还新研发了性能更好的PP薄膜,技术储备很深。接下来,璞泰来要导入国内PP基膜,大概率要接洽铜峰。
#卡位优势——预计可以维系4-5年+:1)设备壁垒:受制于排产+安装调试,当前切进去,使用布鲁克纳和多尼尔设备起码4年+的扩产周期,且即使买到设备,工艺达不到也很难生产出复合铜箔用基膜产品(抗拉强度、平整性等不够);2)基膜改进:行业进展最快的铜峰和嘉德利都是几年前对PP基膜进行改进,新切入玩家要走类似的过程;3)认证壁垒:车规用零部件,特别讲究原材料供应商稳定性,一旦认证通过,很难更换;且基膜占复合铜箔成本比重低,考虑到成本,复合铜箔制造厂商缺乏动力去更换供应商。
#催化因素——JC订单或BM循环测试结果:1)传言某滚焊设备订单近期即将落地;2)乐观,BM循环结果九月末有望出来,中性,四季度极大概率会出来;3)欧洲法规要求做到5分钟无热扩散技术,9月开始,这个门槛要求开始执行,25年开始都需要满足,驱动厂商尽快导入复合集流体。
#传统业务支撑现在市值,复合集流体打开弹性空间:伴随20-21年新建项目产能投放,明年即使不考虑复合集流体用PP基膜,利润可以做到约1.7-2亿元,增速40%+,对应PE处于25以下,支撑当前市值。未来,伴随复合铜箔产业化,公司作为极度稀缺的基膜标的,将充分受益,打开市值空间。考虑到估值具有安全边际、筹码结构最好等,当前就是最好的布局良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