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华创农业最新策略会对生猪行情进行了详细分析,预测了猪价走势以及对产能和需求的影响。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生猪行情将由猪价的走势决定,而肥猪和仔猪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能去化的速度。同时,专家还提到了南方雨季疫情和供需变化对行情的影响。另外,动保板块的非瘟疫苗推进和国产替代加快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预计今年动保行业有望迎来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大机会。
【1、生猪板块】
#专家一
24年1月同比下降11%,24年当前产能从22年末的高点已经去化了13%左右,去化幅度接近一个正常周期的幅度,但要达到16年的高度或者是月均价25就还需要再去化4%左右。
➢ 24年猪肉产量下降4-7%,会是有利润的价格,16-18元/kg的年均价。上半年亏损、15-16元/kg,下半年盈利、均价17元/kg以上,全年盈利100元/头。
24年类似于15年,25年能不能成为2016年,取决于就是24年上半年的产能去化。目前看上半年可能还是会去化,何时停止取决于肥猪、仔猪价格以及对未来的预期。
➢ 肥猪价格:底部13元已经出现,但短期之内到5月还是亏损。因为猪肉的供应在上半年还是过剩的,再加上冻肉的库存比较高。
➢ 仔猪价格:远期肥猪的价格、会限制仔猪价格的涨幅,现在到400元就涨不动了。16-17元的远月合约肥猪价,会把仔猪价格控制在成本线左右,略有盈利的水平。仔猪价格在三四月份可能会很有可能还会再涨一点,因为供给在减少、需求在逐步增长。
➢ 肥猪、仔猪都有盈利时产能去化可能停止,在条件达成之前,去化持续,幅度可能没有那么大,除非南方雨季疫情严重。
若24年持续去化,25年上半年的行情会比较强,盈利持续时间也会长。因为很多企业资金紧张,只会维持产能规模,不会快速补栏。
#专家二
➢ 1月能繁数据差异:北方1月疫情可能缓解,南方1月可能环比12月加重。
➢ 后续去化节奏:
■ 猪价低位13-14震荡,没有疫情催化的情况下维持1-1.5%的去化。
■ 如果短期猪价大幅下跌(疫情、资金因素),就会导致去化加速但持续时间略短。
➢ 今年南方爆发疫情概率高,传染源是变异毒对产能影响大,雨水多、传播途径更多,带毒生产免疫力下降、养殖密度大,更可能成为易感动物。
➢ 仔猪价格季节性正常上涨,但和去年同期比涨幅弱,所以并不能说明现在的情绪比去年好。
➢ 今年可能后面面临持续亏损,虽然说不深,但现金总会是会越来越紧张。2月去化预期1-1.5%。
➢ 能繁累计去幅:到24年6月农业部数据应该会超过15%,按照统计局的口径应该会是在 10% 左右。
➢ 周期低点的普遍预期是4到5月,没有极端情况的话就到13元/kg。不考虑极端情绪,猪价高点24-25。
➢ 24年供给从能繁母猪、新生仔猪数据推算,下降5-10%。即使考虑到效率提升也是有5% 。上半年供给没有前期压栏影响,所以有10% 以上的供给减少;需求侧23年有20%的出栏变成冻肉,今年没有资金和动机做冻品,所以需求可能减少20%。上半年价格可能维续13-14低位。
➢ 现在的价格有很强的压栏情绪在支撑,饲料成本低,标肥价差大,至少有增重利润。
➢ 下半年高点肯定会短期过20,甚至到 23左右。均价维持微利,在16-17之间。
➢ 行业平均成本15-15.5。
【2、动保板块】
#非瘟疫苗按照预期稳步推进、动保企业主业1季度预计仍明显承压但国产替代加快。
自1月底针对各家企业的非瘟疫苗开展灭活检验以来,采样工作完成,进入到检测阶段。预计未来1-2周内结果落地,此节点重点关注金河生物(冻干灭活疫苗)的预期差修复机会(若顺利通过灭活检验)。随后攻毒保护试验将接力开始,在经过2针免疫+攻毒后,预计5月份攻毒保护结果落地,此阶段重点关注包括中科院、兰研所在内的亚单位疫苗的数据验证所形成的催化,核心标的包括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普莱柯。
主业角度,从我们最新跟踪来看,动保企业1季度销售表现仍比较平淡,一是猪价低位震荡下,下游对动保产品需求仍旧较为低迷,二是为了控制回款风险,动保企业有意控制发货节奏,减少部分高风险客户的发货和合作,预计1季度动保企业业绩同比下滑仍是主基调,少数有着新品贡献和新客户增量的企业预计录得同比增长(比如生物股份、瑞普生物等)。
展望来看,目前动保企业普遍对今年全年养殖行情仍持偏保守和谨慎态度,全年经营的指引来说相对保守,除行业景气度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以外,部分企业主要面临前两年资本开支幅度较大从而折摊压力显著抬升,以及部分核心品种内卷加剧等因素影响。
动保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下游养殖端近3年艰难挣扎的写照,未来国产替代值是国内这些头部动保上市企业,即使是具备很强品牌效应的跨国龙头企业在华业务也面临较大压力。以全球龙头硕腾为例,2023年中国区营收3.2亿美元,同比下滑16%(剔除汇率因素外同比下滑11%),在硕腾国际市场中已经跌至第三,被巴西和澳大利亚超过。我们看到,国产动保企业的国产替代无论是在经济动物领域还是在宠物领域都在加快。去年已经有部分比较头部的养殖企业不在使用外资品牌。在宠物板块,随着国产猫三联疫苗陆续获批上市,对海外品牌的挤压将不断提升,前期驱虫药等领域我们已经看到国产企业的突破。
周期底部总会过去,今年动保行业有望迎来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大β和大单品落地(猫三联、非瘟疫苗等)的潜在α所形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