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泉股份正逐步从内饰件领域拓展至外饰件,并计划进军座椅市场。座椅作为大内饰领域单车价值量高的核心部件,有望成为公司下一阶段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与内饰业务相比,座椅在市场空间、技术壁垒上具有更高的优势,且有望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新泉股份凭借在内饰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协同效应,有望在座椅领域取得成功。此外,精细化管理也将助力新泉股份打开成长天花板,提升盈利能力。我们看好新泉股份在座椅领域的表现,并推荐投资者关注。
为什么这个时点谈座椅?三点原因:1)有大客户的带领,意味着能给订单能做大收入;2)市场空间、技术壁垒高于一般内饰;3)投资角度打开估值和业绩弹性。
品类从内饰件(主副仪表板、门板、立柱等)逐步拓展到外饰件(保险杠、塑料尾门等),ASP扩张路线清晰。而座椅作为大内饰领域单车价值量高的核心部件,是公司下一阶段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单车价值有望从1w+跃升至2w元级别,打开成长天花板。
为何能做座椅?与内饰业务协同性在哪里?
座椅与内饰在【注塑、发泡、包覆等环节】工艺相通,材料类似,在采购及技术环节都具备协同性。
而座椅较内饰增加的主要部分在于骨架、滑轨、调角器等结构件。从各大海外座椅厂来看,发泡、面套、头枕的垂直整合程度普遍高于骨架等结构件,后者相对重资产,自制经济性较弱,可通过外购解决。
此外,座椅相较内饰而言设计研发难度更大,需强大技术人才支持,而公司从头部海外企业挖掘人才+成立单独事业部,在组织架构上强化该业务的重要性。
对标海外企业,如何看盈利弹性?
市场认为座椅行业不赚钱,来自于海外巨头座椅厂普遍利润率不高的刻板印象,我们认为应具体分业务及地区来看。
以佛吉亚为例,23Q3内生性收入同比增长10.7%(扣除汇兑等因素),而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11.8%,超出1.2pct,主要来自于座椅业务(配套比亚迪等车企)的超预期增长,【而亚太地区盈利能力也高于整体5-6%的营业利润率。】
以李尔为例,23Q3集团整体收入同增10%,而利润同增21%,净利率约2.9%,而座椅部门调整后的利润率为6.4%(Q1/Q2分别为6.4%/6.6%),高于整体。
我们认为海外座椅厂来自于中国区利润率实际并不低,或在6%+,而【1)主要受益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释放;量是盈利的关键保障。2)人工成本和经营效率是影响盈利的第二个关键点】。
【而影响盈利能力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为自制率】。海外企业普遍已实现纵向一体化,08-22年李尔陆续收购发泡、面料、骨架等厂商,自制率从36%提升至82%,盈利整体呈上行趋势。其他座椅厂类似地将发泡面套等领域进行垂直整合,结构件部分外采,来平衡规模与盈利的取舍。
我们认为,对于新泉突破座椅业务的启示在于:【1、获取足够的订单,以确保量产后的收入能覆盖前期投入。2、自制与外采结合,擅长的发泡、包覆等环节自制,骨架等结构件外采,把握核心工艺,提升毛利率。3、精细化管理费用降到最低】。
更进一步,我们大概率前瞻判断新泉成功的概率来自于:【1、大客户的引领,不管是量纲还是毛利率都有保障,2、强大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在内饰领域已证明过自己,相比外资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有望打开利润率天花板】。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产品从内饰到外饰、再延伸至座椅带来的成长空间被打开。预计24年净利润11.4亿,对应当前21XPE。
24年看现有业务伴随主流客户增长,带来确定性;
25年随着座椅业务的胜率变高,成长天花板大幅抬升,估值弹性有望先于业绩弹性释放,当前时点重点推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