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润达医疗与华为合作开发的良医小慧即将上线,该应用旨在打通全国重要医院的互联网数据,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就医和体检报告,并得到诊断建议。华为作为合作伙伴,不仅在B端拥有优势关系和口碑,还具备手机流量优势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有望将良医小慧预装在华为手机上。此外,该合作还能带来巨大商业价值,预计每年可达百亿规模。在医院和普通用户间都产生了高度的接受度和需求。预计未来1-2个月将有更多好消息陆续发布,届时将看到良医小慧的更多强大功能。快来了解一下这款备受期待的医疗应用吧!
说明:润达&华为共同打造了大模型良医小慧,“良医小慧”GZH目前在内测。
交流信息量太大(正文在文末),简单总结8条:
1 产品力求打通全国重要医院互联网数据,用户每次就医、体检的报告均能够在良医小慧中同步 (注:即各大医院数据打通,各医院就医报告自动全加载并含诊断提示)
2 华为在To B端有非常好的zf关系与口碑,医疗数据是极其敏感的数据,这是阿里、腾讯、小米等其他企业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 (注:润达背景也不含糊,+华为,“良医小慧”不是其他产品可比拟)
3 To C端华为也有天然的手机流量优势,还有很多其他c端产品,他们对c端的运营经验很丰富,在国民心智中占有重要地位 (注:即后面“良医小慧”APP将预装在华为手机上!)
4 Hw把公司产品打包进自身的医疗云,都是按照省级单位去谈合作,一个省级单位落地下来都是3-4个亿的收入
5 Hw负责该项目有50多号博士,每年这块就得烧掉1亿元,盈利诉求很强,按照计划进度,未来1-2个月就会有很多好消息逐步落地 (注:接下来的日子,各个强大功能将逐步展现)
6 公司认为c端的产品循序渐进的开放会是更好的办法,比如10月份每天100人,11月份每天1000人,让更多的人体验进行产品迭代,同时B端也盈利了,公司大规模开放更有底气。公司有信心在23年底就能实现c端产品的功能,交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成果
(注:下个月每天1000人注册,下下个月隆重登场。离下个月只有3个交易日了)
7 举个案例,在中山医院某分院的急诊科ICU,有一种因为皮下激素低引起的重症,传统情况下很多年轻医生不容易察觉出来,使用我们产品一个月帮助他们年轻医生拯救了十多例鲜活的生命
8 商业价值:中国有14亿人,按照一定渗透率,每人几百块算,这是上百亿的空间。有了流量之后,可以衍生、嫁接出来的商业模式简直太多。同时数据的价值,还有保险公司找我们合作,变现的渠道太多。
(注:仅C端用户直接收费:每人每年300,3333万人,每年就是百亿。其他价值更大!)
——交流全文:
Q:润达医疗良医小慧产品的进展以及愿景?
良医小慧是一款落地于To B To C场景的ai应用,是未来ai产业革命浪潮中能够深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产品,有望成为现象级产品。To B端可以面向医院、诊所、体检机构,可以帮助诊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或者引流创收,可以类比二级市场里面的wind;To C端主要面向于普通老百姓,能够帮助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比如可以对着良医小慧主诉自身的病情状况,给予就医、用药、饮食建议。产品力求打通全国重要医院互联网数据,用户每次就医、体检的报告均能够在良医小慧中同步,可以建立用户的长期健康档案。目前To B端正在积极推进落地项目,To C端产品已经开放内测,同步也在不断升级,后续的功能模块会更加丰富,可以读取医疗影响数据和病理数据。
Q:与HW的合作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公司在ai产品推出之前,已经研发了类似的初级产品,并且在部分医院也有少量的推广销售,但公司意识到仅仅靠自己是很难成功的。华为在To B端有非常好的zf关系与口碑,医疗数据是及其敏感的数据,这是阿里、腾讯、小米等其他企业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更不用说chatgpt。To C端华为也有天然的手机流量优势,还有很多其他c端产品,他们对c端的运营经验很丰富,在国民心智中占有重要地位。
hw选择公司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中间还有波折,经过比较后最终双方达成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华为比较过很多家企业,有的企业可能没有数据;医疗行业专业壁垒很高,有的企业不知道如何清洗数据,要求华为来做;有的企业有数据,不知道如何搭建小模型,不知道数据的运行规则。而润达医疗此前就是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基础,在医院以及部队都有过相对成功的经验,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Q:公司与HW的合作关系?
华为是科技公司,更是商业公司,公司和华为各抽调了约50人团队,合计约100人。华为搭建底层硬件,提供算力基础以及大模型框架。公司实现软件算法,获取数据、清洗、建立图谱小模型,产品的著作权在公司。华为利用自身渠道优势负责商业落地,公司与华为进行利润分成。华为拿大头,公司拿小头。
Q:To B和To C端的落地考虑?
公司基于商业逻辑,考虑先从To B端落地入手,在这过程中不断的迭代落地To C。To B端最早先落地国内的头部三甲医院,有很强的背书效应,头部医院的医生用的好,产品更加有公信力。Hw在国内有很好的zf关系,落地项目很快。Hw把公司产品打包进自身的医疗云,都是按照省级单位去谈合作,一个省级单位落地下来都是3-4个亿的收入,公司就能马上可以实现盈利。Hw负责该项目有50多号博士,按照百万年薪工资估算,还有其他管理成本,每年这块就得烧掉1亿元,盈利诉求很强,不可能项目成立小半年还没法独立核算,按照计划进度,未来1-2个月就会有很多好消息逐步落地。
Q:To C端的进展如何规划?
目前公司To C端的产品可以实现类似于百度百科的医疗信息的检索,类似于chatgpt的医疗知识的对话,检验报告的专业解读,但这远不是公司产品的目标。目前没有正式上线,主要的原因,一方面算力成本太贵,在产品没有很成熟的情况下不可能对外直接收费,一旦大规模开放,上市公司需要烧很多钱,会造成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另外更重要的是,公司认为自己的产品还不够成熟与丰富,还需要迭代更多的功能,比如医学影像和病理报告的解读,主诉症状和全国医院数据的互联互通。另外公司希望B端真正有项目落地,形成很好的品牌背书后,C端的产品会更有公信力一些。公司认为c端的产品循序渐进的开放会是更好的办法,比如10月份每天100人,11月份每天1000人,让更多的人体验进行产品迭代,同时B端也盈利了,公司大规模开放更有底气。公司有信心在23年底就能实现c端产品的功能交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成果。
Q:医院端对我们产品的接受度高么?
看这个问题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国内医院普遍的情况是三甲医院水平高,城乡医院水平低;年长医生水平高,年轻医生水平低;内科医生读检验报告水平高,外科医生读检验报告水平低;专科医生读自己科室疾病的水平高,读其他科室疾病水平低。
举个例子,病人在手术前做了一堆化验检查,外科医生只会关注自身手术条件的相关数据,但良医小慧的数据读取却是很全面的,病人有什么其他疾病的隐患我们可以提示他做完手术后,要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对医院来说实际上就是创收了。
再有个案例,在中山医院某分院的急诊科ICU,有一种因为皮下激素低引起的重症,传统情况下很多年轻医生不容易察觉出来,使用我们产品一个月帮助他们年轻医生拯救了十多例鲜活的生命。
再就是很多大医院科室都有PI,大家都有申请课题经费的要求,使用我们的产品有丰富的数据,可以帮助他们申请课题,发表论文。这个和研究员利用wind数据写报告是一个道理。
高层级医院有如此需求,更不用说底层级医院,需求更大。
Q:c端用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
良医小慧能够打通全国很多头部医院的数据,这些数据对用户来说是具有极大价值的,我们可以对用户的个人健康状况做出跟踪,有很多疾病隐患可以提前发现,提示用户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要等身体出现症状后再去医院做检查,可以极大的提高疾病的治疗率。另一方面,当下的医患矛盾本质都是因为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会造成医生的误诊率,或者因为医生不够仔细专业的解读造成的不信任感。比如我们生活中90%以上都是常见病,常见病去医院开药很多都是成百上千,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良医小慧的专业性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是有需求的。另外可以设想的场景,我们经常去百度搜索某类症状或者疾病,良医小慧的专业性肯定比百度百科好太多倍。所以说我们的产品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Q:商业价值公司如何评估?
商业价值更不用说了,最简单的每年收几百元的会员费,可以获取一个家庭健康助理,相信会有很多人买单。中国有14亿人,按照一定渗透率,每人几百块算,这是上百亿的空间。有了流量之后,可以衍生、嫁接出来的商业模式简直太多。同时数据的价值,还有保险公司找我们合作,变现的渠道太多。
暂无评论内容